1.
過去都會穩定配息的股票,以後也會穩穩配息。
2.
“存股”賺配息的方法比其它投資方式更容易賺錢。
3.
“存股”賺錢很簡單,不需要思考太多,更不需要深入研究個股。
4.
平均殖利率高則代表股價被低估,平均殖利率低則代表股價被高估。
5.
高配息公司一定比低配息公司優秀。
6.
賺進的配息不管價格高低,持續投入市場才能創造複利效果。
7.
買進幾檔高配息的公司長期持有,不需要分散。
接下來,我們來一一分析以上的錯誤觀念,與檢討應該有的正確概念:
1.
錯誤觀念一:過去都會穩定配息的股票,以後也會穩穩配息一樣的平均金額。
這是普遍最容易看到的錯誤觀念之一,許多人以為一家公司在過去若是能夠穩穩配息,以後也必定會如此,確實有些公司是如此,例如我個人相當喜歡的兆豐金控(2886)就是一家穩穩配息的好股票,但是它也會有表現不好的時候,例如2011年的配息金額每股0.9元,2012年的時候每股0.85元,這些變數我們都得思考在其中。有些過去表現良好的定存股,有時也會變成地雷,例如中鋼(2002),記得當時中鋼(2002)在業績大好時,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報章雜誌在報導某些存股達人投資中鋼所創造的獲利如何之高,當時中鋼的股價在2008年時甚至來到53元,可惜的是自從2008年之後,公司的營收開始每下愈況,導致配息的紀錄越來越差,以下是中鋼的配息紀錄:
年
|
股息
|
2008
|
3.50
|
2009
|
1.30
|
2010
|
1.01
|
2011
|
1.99
|
2012
|
1.01
|
2013
|
0.40
|
2014
|
0.70
|
2015
|
1.00
|
投資人當時若是以為中鋼是一檔穩定的高配息定存股,在2008年以50元買進持有至今,以目前股價約在20元計算,本金虧損30元之多,加回7.41元的配息金額,還虧損了22.59元。
2.
錯誤觀念二:“存股”賺配息的方法比其它投資方式可以賺更多錢。
我們投資股市的績效表現最基本的要求,以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就是得至少能超越大盤的總績效,投資人若是能夠找到一家未來都能夠穩定配息的好公司,長期累計下來確實會有不錯的收入,但這樣的績效是否就一定會比大盤的績效更好呢?我們以10年的投資績效來比較。
95年至105年間,大盤的績效為81%
(12844.34/7099.99-1=81%)加權股價指數之報酬指數含配息
95年至105年間,平均殖利率為6%的股票,10年的績效為60%(6%*10)
同樣十年的時間,投資ETF指數基金的績效還比買定存股高出了21%,與其如此,不如直接買ETF指數基金來得更容易,也更賺錢。
3.
錯誤觀念三:“存股”賺錢很簡單,不需要思考太多,不需要深入研究個股。
查理盟格不只一次說過:投資不簡單,任何人認為投資是簡單的一件事,一定是愚蠢的。
即使是過去一家擁有好配息紀錄的公司,我們也得深入思考與研究這家公司未來是否能夠維持好的獲利表現,換句話說,我們得深入研究這家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畢竟存股也是長期投資的一種投資模式,如果一家公司沒有良好的長期競爭優勢,未來的獲利表現就會充滿許多不確定性,這也將會直接影響它未來的配息高低。一家公司唯有穩固的長期競爭優勢,才能確保它未來的獲利表現,也更能確保穩定的配息金額。
4.
錯誤觀念四:平均殖利率高則代表股價被低估,平均值利率低則代表股價被高估。
這個錯誤的觀念與殖利率有直接關係,許多所謂的存股達人喜歡利用殖利率的方式來判斷股價的高低,例如利用過去五年的平均配息金額/目前的股價,以此計算出過去五年的平均殖利率,若是平均殖利率達到6%以上,則代表股價被低估,若是平均殖利率在2%以下,則代表股價被高估。
我必須說這是一個很奇特的估價模式,因為這不合乎邏輯,我們以兩家公司的條件來比較說明,A公司與B公司過去都擁有一樣的賺錢能力,並且過去平均每年都可以賺進10元:
A公司:
過去五年平均EPS = 10元
配息率 =80%
過去五年平均配息金額 =8元 (10元*80%=8元)
目前股價 =100元
殖利率 =8%
(8元/100元=8%)
B公司:
過去五年平均EPS = 10元
配息率 =40%
過去五年平均配息金額 =4元 (10元*40%=元)
目前股價 =100元
殖利率 =4%
(4元/100元=4%)
兩家擁有同樣的賺錢能力,在同樣100元的股價條件下,只是因為配息的政策不同,殖利率就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若是單以殖利率的條件來判斷股價的高低,其實是不正確的做法。
5.
錯誤觀念五:高配息的公司一定比低配息的公司優秀。
許多投資人喜歡用配息的高低來作為判斷一家公司好壞的條件,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這點我們分成兩部分說明:
A.
有的公司雖然沒有發股利,但卻能夠有效利用所保留下來的每分盈餘,用以提高技術、提高市佔率、開發新產品或開發新市場等,以此創造更高的獲利,這自然會比將公司的盈餘配發給股東還來得更有利。所以一家公司並不一定要有配息才是好公司。
B.
配息率的高低也不能完全用來判斷一家公司好壞的條件,每家公司的政策不同,產業性質不同、獲利基點不同等,因此配息的條件自然會不同。在台灣,我們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家公司只要能達到40%的配息率就符合一定的標準,但這不是一個絕對值,有時我們得更深入研究才能理解公司的配息政策與我們的期待是否相同。
6.
錯誤觀念六:賺進的配息不管價格高低,持續投入市場才能創造複利效果。
我很訝異經常會看見類似這樣的言論,這個說法換言之,就是不管市場目前的位置,不管殖利率的高低,即便殖利率只剩下1%,也要將配息所得到的金錢持續投入市場購買股票。這樣做很容易導致一個後果,就是賺了配息,卻賠了本金。
以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我們得時時注意目前市場所處的位置高低,以此來做好持股與資金比例的配置,投資人若是不懂這個道理,持續將手中的資金投入股市中,萬一遇到系統性風險時,不但投資的本金產生虧損,手中也沒有任何剩餘的銀彈可以買進更多高殖利率的股票。
所以以”存股”的概念投資股市,也得懂得資金與持股配置的道理,耐心等待好的投資時機是在股市中獲利的重要條件之一。
7.
錯誤觀念七:進幾檔高配息的公司長期持有,不需要分散。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持有幾檔穩定配息的公司,就能高枕無憂穩穩賺配息,在我的投資觀念中,這是一個所謂相當集中的投資方式,集中投資在幾檔股票,若是行情好時,效益可能很高,但萬一其中一檔或兩檔股票遇到狀況時,所產生的虧損幅度也會大得驚人。
股市畢竟是一個相對高風險的投資市場,唯有懂得風險控管才能幫助我們創造最高的獲利
/ 風險比,風險控管的其中一項重要條件就是我們得適度的分散投資,畢竟我們不是神,也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唯有利用適度分散的投資方法才能有效降低判斷錯誤時所產生的虧損,也才能在股市中走得更長久。
結語:
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來投資,以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即使是用所謂的存股方法,都一樣得有既定的正確投資原則與思維來做為基礎,投資沒有所謂的簡單方法,有的只是將原本複雜的思考程序重新整合建立好的模型來重新檢視,投資人若是想省去該有的思考與檢視過程,只會讓自己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中,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投資指數基金。
以下是即使是用存股的投資方式,也應該有的正確投資思維:
1.
該公司未來的營收是否長期都能穩定持平或是成長。
2.
該公司是否有高護城河(競爭優勢)。
3.
殖利率並不能有效衡量股價被高估或低估的方法。
4.
殖利率的績效不一定能打敗大盤的績效。
5.
不要賺了配息,賠了本金。
6.
存股也有風險問題。
7.
存股也要有耐心等待最佳的進場時機。
8.
做好持股與資金配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