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所謂的投資專家總是試圖利用各種方法來預估未來市場的趨勢,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幾乎都沒有成功。
更誇張的是他們傾向於對最新的頭條作出反應,而不是預測未來,主要原因是他們未能了解市場基礎運作的邏輯。
在投資的領域中,分成兩種論述,有的人認為投資的時機是不重要的,因為市場的趨勢是無法預測的,另一種是認為投資的時機很重要,因為要抓準時機才能從股市中賺到錢。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我比較像是中間路線者,怎麼說呢?
我絕對相信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明天的漲跌我都無法猜測得到,更不用說是數月或是數年後的市場趨勢,但我卻認為即使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市場,但至少得應該知道目前市場的所站的位置,並以此來做好應對未來任何可能發生的風險,而且這是可以做到的。
判斷目前市場的位置要分成兩個層面來觀察:
1、目前股市的市值處在偏高或是偏低的位置;
2、目前影響市場的主要力量是偏多還是偏空;
目前股市的市值處在偏高或是偏低的位置:
這麼說好了,各位知道賭博與投機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嗎?賭博僅限在賭桌上的賭徒,彼此之間籌碼互相轉手而已,也就是說贏家拿走輸家的籌碼。投機呢?當價格上漲時,大家都是贏家,當價格下跌時,大家都是輸家。換而言之,投機是期待其他人將會以更高的價格買進你手中所持有的資產,或是更多人會以更高的價格持續交易著手中的資產,使自己手中的資產價格也跟著被推升。
股市的漲跌,短期因素為心理面與技術面,長期因素為基本面,但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是會去試圖預測未來,並投機未來,也就是說當市場是處在一片祥和或是高度成長的態勢時,人類會傾向於認為未來只會比現在更好,並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資產,反之,當市場處在最惡劣的情況時,人們也會傾向於認為未來將會一片黑暗,並願意以很低的價格賤賣出手中的資產。而泡沫的產生就是基於這種大眾願意以更高的價格來買進資產的投機現象。
講簡單些,泡沫的定義就是當價格超過內在價值甚多的情況,價格與內在價值差異越高大,泡沫就越大,當經濟處在一片祥和或穩定成長的狀態之中,尤其是在高度成長的時期裡,人們便會開始認為未來的經濟只會更好,而當周遭的人都在賺錢時,許多人也會跟著一起想我自己也應該跟著大家一起賺錢,否則我不就成了最蠢的那一個,於是大家便開始進入投資市場,而當所有人都想要買的時候,自然就會推高價格。
信貸對泡沫的影響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環。在經濟成長的環境中,信貸市場也會處在最蓬勃發展的時期中,企業開始借更多的錢來開發更多的市場,研發更新的產品,一般民眾也開始試圖借出更多的錢來投資股市或是房市等,導致市場上任何可以投資的項目價格都會節節高升,此時泡沫就會產生。例如現今在超級低利的環境下,許多人都可以負擔更高的房貸,導致房市的需求大量增加,再加上越來越多投機的資金進入房市,房價自然會被推高。
銀行端絕對與泡沫的產生拖不了關係,怎麼說呢?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的遊戲,舉例來說,當房市處在一個高度成長的環境中,房價節節高升,許多想參與這場饗宴的人都會向銀行貸款買房,因為所有人都會認為今天不買,明天只會更貴,今年不買,明年只會更買不起。銀行也是一樣處在這種漩渦之中,因為今天它不放款給想買房的人,其它銀行也會放款,今年不放款給買房的人,明年萬一房價更高,業績沒做到,那不就輸其它銀行更大一節。即使是保守的銀行主事者面臨別的銀行在賺錢,但就他自己的銀行不賺錢的壓力下,必然會擔心怎麼跟董事會與股東交代,所以在競爭之下,房貸的條件越來越低,放款的額度越來越高,反正只要房價持續漲,一切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總之,泡沫破滅之前,企業處在競爭的環境中,會借更多的錢來生產或發明更多的產品,藉此提高自己的獲利,因為借貸的成本低,條件寬鬆。許多投資銀行在此階段更會利用各式各樣的金融投資商品來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造成萬物齊漲的現象。大眾更是會由原本謹慎的投資態度改為願意以更低的報酬來承擔更高的風險。這些都會使得價格遠遠超過內在價值甚高,而所有的投資行為只因為預期市場只會更高罷了。但是當生產過剩、企業銷售減少或是不再成長、財報不好、裁員、消費降低、買方轉為賣方、銀行也跟著變臉抽回銀根、或是企業與人民開始無法償債務等,一連串的惡訊便開始造成投資市場的恐懼,此時泡沫就爆破了。
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連帶效應,也就是說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經由許多一連串因素累積而起,直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泡沫的破滅也是如此,雷曼兄弟的破產事件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在破滅發生之前,那根稻草會是什麼?何時會發生?就沒有人會知道了。
有關經濟泡沫的論述,我就不在這裡多做贅述,但重點是這樣的循環是不可避免的,只會一再地重複發生,千萬不要認為這次會不一樣。而做為一般的投資大眾,我們該如何預防金融泡沫對我們的資產產生破壞呢?答案是做好資金配置。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不只一次強調,不管是用什麼原因或理由來支持未來只會漲更高的願景,泡沫就是泡沫,差別只是泡沫的大小,與泡沫維持的時間長久而已,也就是說當價格超過內在價值甚高的情況發生時,這就是泡沫的現象。所以,一切還是得回歸到價格高低的辨識,也就是價格/內在價值的比例越高,風險就越高,反之,價格/內在價值的比例越低,則風險就越低。
面對整體股市而言,我個人認為最具標準性的數值來判斷目前股市所處的位置非巴菲特指標莫屬,因為這個數值相對客觀,也能提供我們一個標準來判斷此時該如何做好資金/持股比例的控管。
巴菲特指標 = 總體市值/GNP
市值是指所有上市公司的(價格×發行股數)的總和。
我必須強調,巴菲特指標並不能告訴你轉折點,在這世界上或許也沒有什麼方式可以預測得了轉折的發生點。巴菲特指標只能用來反映目前股市的市值相對於國家GNP的比率值,也就是比率越高,價格越高,泡沫就越大,風險就越高,反之,比率越低,價格越低,風險就越低。
因此,我們可以依巴菲特指標來評估我們持股/資金水位的標準,也就是:
巴菲特指標高 => 降低持股、增加現金。
巴菲特指標低 => 提高持股、減少現金。
這樣的投資方式也符合所謂的"危機入市"的概念,也就是當巴菲特指標偏低時,代表股市價格較低,此時我們就可找尋那些價格偏低的好公司股票,並買進持有。
巴菲特指標高 => 降低持股、增加現金。
巴菲特指標低 => 提高持股、減少現金。
這樣的投資方式也符合所謂的"危機入市"的概念,也就是當巴菲特指標偏低時,代表股市價格較低,此時我們就可找尋那些價格偏低的好公司股票,並買進持有。
容許我提醒各位一下,目前美股的巴菲特指標已高達130以上,這已大幅超過2007年的最高點106,距離2000年的最高點147也只剩下17,如果美股再漲到24000點時,巴菲特指標應該就會超過2000年的紀錄,之後呢?會繼續衝還是會轉折下來呢?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我唯一知道的是這個泡沫真的越來越大了。
下部我將會介紹另一個判斷市場位子的層面,並介紹主要會影響市場的力量有哪些,並如何觀察這些力量來判斷市場是處在偏多還是偏空的狀態。
智股網
投資執行長
洪鑑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