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委員傳喚了巴菲特。
訪談內容涵蓋了巴菲特對穆迪(Moody’s)的投資,他對金融危機起因的意見,以及對金融政策和法規的看法,另有一大堆其他話題。雖然採訪中發生在2010年,委員會在2011年公佈了調查結果,但直到2016年3月份才解密了整個訪談內容,共100頁之多。
訪談內容(三):
Mr. Bondi:
你知道的,我們被指派談論”過多的風險”和”過度的投機”的議
題,我知道你對投資的看法,因為我看過你其中一篇寫給股東
的信,但我們內部有一些對話,主要是有關於“投機”的定
義。
Buffett:
區別投資上的投機與賭博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Mr. Bondi:
是的,相較於投資,我很感興趣的是你對於投機的想法,還
有,你認為過度的投機或過度的風險是在這個議題上的見解。
Buffett:
定義投機與投資的差異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你知道的,這就像
是色情行業,那是著名的引用。但我看的是一個人在從事交易
的意圖和投資操作手法,這雖然不同於葛拉罕在他的書中所定
義的方式,但在我看來,投資的操作是著重在你如何看資產本
身來决定你的投資決策,然後撒出你的錢,並在以後得到更多
的錢回來。
所以你可以參考公寓的房子、參考股票、參考農場,並著重在
這些資產未來將產生什麼回報。而你真的不在乎這些資產是否
有一個價格。你的資金投入目的,基本上是在透過資產本身的
運作,然後在以後獲得更多的資金回報。
若是投機,我會把它定義為:只關注在股票的價格變化,或是
指數的未來,或類似的東西。你並不管其它的因素,因為你只
關心季度盈利是否將會上升或是將要拆股,或是否有新增的股
息等等,但你不在乎資產本身。
就像我之前所說的,你的所作所為只在乎明天市場是否將會開
市並進行交易。
當我買一檔股票時,我並不在乎股市明天是否會關閉好幾年,
因為我看的是生意本身的價值,例如可口可樂,或是其它的生
意,只要它未來能為我賺錢。
如果我在乎明天股市是否會開市,在某種程度上,我是投機
的,因為我所想的是明天的股價是否會上漲或是下跌。我並不
知道股價明天是否會上漲。
有關於賭博,我定義它是一個不需要成為系統一部分的交易行
為。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我想賭一場足球比賽,你知道的,足
球比賽的運作完全是不依賴我是否賭誰贏。
現在,如果我想賭十月的小麥,或是以類似的東西為例,首
先,人們必須生產小麥,當他們在耕種小麥的時候,他們並不
知道小麥將來的價格。所以你一方面需要從事某些生產,但你
可能在另一方面得進行推測。但這種人為交易在經濟框架中並
不是不被需要的。
人類的天性本就是好賭的。我的意思是,大約一百年前,你帶
走了在西部一些可怕的沙,創造了一個龐大的產業,人們飛行
數千英里去做那些在數學上是毫無任何智慧可言的估算。(拉
斯維加斯的賭博產業)
這就是在人類身上可以看見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天性:賭博。
想像一下,這會變得如何簡單,因為只要坐在電腦面前就可以
進行賭博,同樣的樂趣,你知道的,但並不需要坐飛機飛得老
遠或是經歷預訂房間等麻煩。
而這種賭博的天性是被國家利用彩券的方式所鼓勵的,你知道
的,那些彩券有著可怕的賠率。在這個國家,人們並不需要接
受培訓就可以賭博的,而他們卻有著這種本能,當他們看到一
些成功例子的時候,這些會更鼓勵他們進行賭博。這就是為什
麼在賭場,當有一個人中了大獎時,中獎的鐘聲或鈴聲都會大
響。
所以,你有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敦促著人們進行賭博,包括政府
鼓勵人們“買彩票”,以及所有的事情。現在你有了一個類似
的工具,你知道的,標普期貨還是什麼來了,你可以去那裏進
出買賣,在哪裡如果你贏了,國會甚至會給予特別優惠的稅收
待遇。你可以只在裏頭待十秒,就有60%的長期收益,這是我
認為的,你知道的,這是相當驚人一件事,但它確實存在。
這就是我對賭博的認知,相較於投機,但當我遇到時,我都會
知道。
註解:
透在這段訪談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對賭博&投機&投資的個別定義,在過去,巴菲特與他的合夥人查理盟格不只一次強調過,他們的成功,絕不是靠運氣得來的,他們靠得是耐心、豐富的知識、毅力、智慧與價值投資的法則,絕不是靠投機或是賭博的方式。
以下是這篇訪談的重點:
1. 不要小看人類好賭的天性,人們什麼都可以拿來賭,不管是運動、總統選舉、彩券等,也就是這個原因,心理因素造就了股市90%的行情。
2. 既然90%的市場行情是由心理因素所造就的,股市一時的行情也不過就是一群人彼此以同樣投機對賭的心態持續交易著手中的股票,所以不要以為市場是先知的或是有著高智慧。
3. 賭博、投機&投資,有著不同的定義。
i. 賭博:只有YES or NO,I or O,一翻兩瞪眼。
ii. 投機:短期價格趨勢。
iii. 投資:注重資產未來長期的營收趨勢。
4. 價值投資才是在股市中獲利的王道,它很容易學,卻不容易做到,因為得克服許多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賭博的天性就是一例。
5. 人類是盲從的,心理學把這統稱為社會認同原理,也就是看著許多人做著同樣的事的時候,即使違背自己的認知或是意願,也會跟著做同樣的事。股市中,這樣的行為是很容易觀察到的心理傾向,也是造就泡沫的主因之一。
智股網執行長
洪盛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